休斯敦華裔民眾對美墨邊境兒童離散事件站兩隊
特朗普政府的新邊境移民政策引起當地華裔社區關注。然而,向來重視手足親情與家庭團圓的華裔社區對這次美墨邊境兒童離散事件并非態度一致,分歧的焦點就在于這些孩子是來自所謂非移家庭。另外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華裔民眾的觀點碰撞也恰恰印證了他們各自的黨派屬性。
一些支持特朗普、認同共和黨的民眾認為,偷渡做非法移民,是這些人自己的選擇,而他們做出這一決定時,有沒有為自己的孩子考慮過?有沒有想過一旦被抓就會失去自由、與家人分離?既然后果完全可預料,卻非要偷渡,那么現在的情百樂斗地主形只能算是自食其果。
出身華裔的得州眾議員、民主黨人吳元之參加了6月17日的集會,抗議休斯敦一倉庫將成為離散兒童安置點。他在臉書中寫道,“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價值觀,我們不僅僅是在為移民家庭而戰,我們是在為我們這個國家的靈魂而戰?!?/p>
那么,究竟什么是美國的價值觀?或者,人們應該進一步發問,什么是美國曾經的價值觀?又是什么主導了當今美國的價值觀?當加州作為民主黨傳統票倉如今卻變得式微、以至有可能變成搖擺州;同樣,作為共和黨鐵桿票倉的得州今天也在經歷搖擺、隨時有可能由紅轉藍時,人們看到的是日益復雜的社會現實。每個人確實有權利站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根據自己的錢包、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華裔族群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對很多問題出現了意見分歧。但是,從國家角度而言,普世價值、大國情懷,人們是否需要有共識?
如同一塊試金石,美國在邊境線上的“零容忍”政策將何去何從令全世界輿論關注。上周,一名洪都拉斯男子在孩子被強制帶離身邊后,在得州監獄中自殺。這則新聞讓筆者不由聯想到紐約特殊高中Stuyvesant副校長Casey Pedrick在談論另一件事情時所表達的感情。就哈佛大學在招生中涉嫌歧視華裔學生、導致很多優秀華裔孩子未能進入心儀大學一事,這位副校長哽咽地說,“也許你們只看到了一個數字,但我看到的是他們的面孔”。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足夠的資源讓人類來分配,換句話說,在人類的索求面前,再多也是不夠。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移民問題還是招生問題,考驗的不僅是人性,更是統治者的智慧。(陳琳)
(責任編輯:百樂斗地主)